北大留美硕士拉黑父母 12年春节不回家!发万字长文控诉父母过度控制
这两天,一个北大毕业生写了一篇万字长文,“控诉”自己的父母。该长文发出来后,引起了国内各大官媒和网友们的热议。
写这篇文章的主角称自己是北大毕业,在大学毕业后又到美国读研,可以说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他却和自己的父母决裂多年,他将自己与父母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与管教”。
内容来自知乎网友@秋岸
(作者原文截图)
红星新闻在采访了当事人后,对此事进行了深度报道。(注:以下内容来自红星新闻和作者原文)
令人艳羡的学历
这位主人公叫王猛(化名),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录取。北大毕业后,王猛进入一家做生物工程科学实验的研究机构上班。2005年之后,王猛与父母关系降至冰点,在此后再也没在家过过春节。
与此同时,毕业后的王猛在工作上也遇到了困难,对工作环境和人际交往有诸多不适的他,也为了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他决定转换专业,去一个心理学课题组跟组学习,并在之后申请了赴美读心理学研究生,被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录取。
研究生毕业后,王猛回了国,仅有几个要好的朋友知道自己的去向。回国后,在经历了几份不太顺利的工作后,王猛最终在一所高校做起了心理学相关的项目研究,而父母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并不知情。
2012年前后,一封长长的决裂信发出,接着,王猛拉黑了与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与“家”彻底告别。他不再主动联系家人,也几乎不回复任何信息。
与父母僵化的关系
王猛从小到大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的典范。然而荣耀的背后,却是王猛与自己父母关系的僵化。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他对记者表示,“这期间有太多的机会,但凡有一次他们抓住了,就不至于此。”
他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近日,他更在知乎上发表了万字长文,讲述自己与父母积累的矛盾。
15000余字记录着放不下的过去
王猛在知乎上发表了足有15000余字长的自白信后,红星新闻的记者对他进行了深度采访。记者在与他交谈中,发现他对自己的性格有清醒的认识:内向、敏感、不善于交际。而他也把他性格中的这些缺陷归结于父母的“肆意操控”。
在他看来,父母对他有着过渡的溺爱,对于他所取得的成就又非常爱炫耀,这些极端的情感让他很不舒服,也是导致他没能树立足够信心的根源所在。他书写万字自白书的目的,是希望给已是或即将为人父母的朋友带去一些参考,说说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另一方面,他也想给自己寻找到答案——在伤害已经发生后,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
▲万字长信的开头部分文字
爱操控的父母 连穿什么衣服都管
面对记者,王猛抱怨最多的是父母的控制欲,他认为他父母所有的付出都只是为了控制,小到穿什么衣服、大到选择什么喜欢的科目深造、是否要到外地上学等事件,都要严格把控,即使考上了北大,父母也让亲戚继续对他的生活多加干预,以至于他在北大读书时,很难适应群体生活,封闭单纯的环境让他的社交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与很多同学都难以相处。
情感的孤儿:向父母求助从未得到支持
在王猛看来,家人所有的“爱”和“保护”不过是保证控制对象的基本安全以便持续控制,至于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并不在考虑之列。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数次“救助”都没有得到家人的尊重和支持。
比如在家庭毕业旅行中母亲不停的炫耀他的成就让他倍感难堪;导游安排他与两个小姑娘同住时父母也没有帮他拒绝;高中想换座位向父母求助时也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等等。
在王猛自己的文章中,他还反复提到了一件小事儿对他的伤害。小学时一个同学基于他动手能力较差的事实,开玩笑说他“很聪明但不会剥鸡蛋”。这句话传到了亲戚耳里,因此亲戚总以此取笑他,父母拒绝保护他。“这时我已经出现了无法控制的抠指甲行为(我后来明白是焦虑症状),并因此受到父母训斥。”
决裂:拉黑父母,父母教育是心理问题的主因
王猛与父母的决裂源于2005年。当时王猛即将大学毕业,小时候取笑他不会剥鸡蛋的亲戚多年来一直针对此事对他冷嘲热讽,那一年这位亲戚来到家中又开起了老玩笑,一下子激怒了王猛。二人争吵了起来,而在一旁的父母仍然没有保护他,也没对亲戚说不。自那以后,王猛便没在家过春节,而至今,王猛的父母也不知道他身在何处,做着什么工作。
同时,北大毕业后,他在工作上却并不顺利,与领导同事之间的交流也成问题,此后换了几份工作也并没有好转。他把这一切归结于自己的自卑心理,并强烈认为这与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
在美国时,他第一次找到了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足足讲述了6个多小时。他表示,咨询师说他几乎有了创伤性应激障碍的所有症状,而这些问题也印证了自己对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猜想。报告出来后,王猛给父母寄回一份,但父母依旧不以为然。
2017年国庆,王猛收到父亲的邮件,邮件中,家人转变了语气,希望聊一些王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但被王猛冷漠拒绝。
看到儿子的决裂信,王猛的父亲表示儿子经常抱怨,因此自己也已经习以为常。父母表示想不通为什么儿子把这封信称为对家人的“最后通牒”,并在之后真成了儿子与家最后的告别。
而王猛的母亲这些年都会在春节前发信息询问儿子是否回来过节,但结果不是没有回应就是简短的拒绝。前些年,王猛的父母还有些不适应,但近几年,老俩口似乎已慢慢习惯了。
为何在这样一个父母受过良好教育,孩子生活无忧,从小成绩优异好学上进,似乎没有任何缺憾的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却偏偏脱离了轨道呢?
掌控?人生一半都在外边,“问题出在后面啊”
对于王猛所“指控”的父母控制欲强、干预过多这一点,王猛的母亲并不认同。她对记者表示,王猛17岁以后就不在父母身边,现在34岁了,人生一半都在外边,如果前半程父母在掌控他,可问题出在这后面啊,照这样说,反而是掌控不够。父亲表示,的确对孩子说了很多“不”,但这些也都是原则上的不。
总以大原则要求他 却忽略了儿子的“不一样”
在接到了儿子的万字自白书后,父亲在最近也分析了儿子与家人断绝关系前后的几次转折点,他得出结论,儿子强烈的情绪爆发点往往都在其经历不顺的时候。他认为,儿子本身的性格内向且带着些软弱,在抗挫折能力上是不行的。
在王猛的中学老师张老师看来,王猛内向,但有上进心,喜欢跟自己较劲,在班级里孤立少言的状态很让张老师担心,怕王猛太过压抑出现心理问题。
这些年,王猛的父母搬了四次家,父母丢掉了所有与自己大学相关的书籍或笔记,但惟独没有丢弃的是,王猛从小到大的所有物品,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手工,都在家里放着。
“不管怎么样,我们爱儿子,希望能跟他重新联系起来。”母亲说。
当问及对父母印象最深刻的话是什么的时候?想必不少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这一句话——“你怎么不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这句话可谓是伴随着不少人成长。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不经意间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建设,近而对孩子的性格的塑造有很深远的影响。
而另一方面,完全将自己性格的缺陷和成人后的失败归结于父母是否又有些有失偏驳?父母也有缺点,初为人父母,我们理解不了和做不到的事情,他们也可能理解不了和做不到,所以是不是也要学着适当谅解呢?一味地纠结过往,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只会有害。
文章发上网后,也引来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追逐勇气的小孩:很多无奈无法诉说,这件事情很真实,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但是痛苦也是切切实实感受到的,我也成长在这样一个类似的家庭,只是没有笔者那么优秀,理解
@Thenineteenth:难定是非 也没法怪谁 最不喜欢这种父母 但那人本身也很脆弱敏感
@懒散箭友:我是比较理解他的(虽然他的做法有点过了,成年人可以用更好地方式处理,哪怕是认认真真做表面文章也好,子欲养而亲不在,那是另一种痛苦)。有些父母在小时候深深的伤到了孩子的心里,他们自己根本不知道,到老了也不觉,但是孩子心头那道沟壑如果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和心智的成长而抚平的话......
@启蒙HAN:父母的教育或多少决定着孩子日后的性格,以前的父母有多少只想着生孩子,却没想好如何教育孩子。这也和父母那一代的环境有关系,中国发展太快了,父母那代接触的和现在孩子接触的环境和认知相差太多,也有无奈。只希望现在都能相互理解一下。也不要太极端。
@minoz-红海云上:其实能理解,中国的老一辈父母太容易把自己的孩子当成私有财产。其实好多年轻人自己在成长中受的痛自己也在慢慢修正,改变,让下一代得教育更科学。
@闲云随笔记:控制欲极强的人脾气都很差,他们不是爱对方,只是把对方当成自己的私人物品,以“爱”“为你好”为名去肆意操控和控制去满足自己的要求,一切以自己的要求为标准,全然不顾对方的感受。若是有点不同意见就发脾气打骂,或是情感压榨道德绑架扣罪名“没良心””我为你付出这么多还不感恩”“背叛”
@落叶知秋how:父母有问题,但不是主要原因,是他自己人格有缺陷……
@整形医师姜琰:不敢苟同,主人公分明是打着被控制的旗号控诉父母没有在某些人生节点给出明确的指导,反倒是像一直偷窥着父母,当出现纰漏的时候以受害者的姿态高昂的站出来,仿佛就是等待着这一刻的控诉!就本人认为这是一种没有力量的表现,不愿自己掌控人生,只能把所有重量寄托在仅仅愿意为他承担的人身上
@Scarlett-D:不该有这样的执念,人不应该放不下过去带着痛苦过一生,这既是对父母的惩罚,也是对自己的惩罚。
@笑了眼睛会变小:孩子给父母写过那么多次信,父母的态度总是“又是那些事,怎么总抓着不放呢”。父母如果不愿意自我反思,做出改变,亲情永远不会得到挽回。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心理教育真的该得到重视了……
@魔鬼的姐姐47:怎么说呢,都有问题,父母过度溺爱保护,孩子到17岁了离开父母才开始性格的转变已经太迟了,温室里的花朵,没有抵抗外界的力量,男的曾试图改变自己的性格好适应外界,可惜失败了,就把这些全部归咎于父母,当父母试图改变时孩子的心已经死了,觉得父母越做越错,性格也已经极端,希望以后有缓和的机会
@逗比少年王:父母是起因,对孩子的教育大过理解,有点类似蝴蝶效应,造成后来的一系列情况。
@有颗糖果送给球:能够理解。没有人想被控制。我也常常找机会远离父母。不是说不爱父母了,是我更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按他们的期望活。
可以看出,谈到父母教育,每个人都有许多想说的。做父母是一门不容易的课程,当子女同理。希望王猛这样的悲剧能越来越少,每个人都能在健康和谐的家庭中快乐成长,比心。
你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哪些让你无法忘怀的事情,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由北美省钱快报小编整理,内容转自红星新闻、人民日报、知乎等媒体,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编辑:yo
爆款文推荐
➤粉丝哭诉:男友送的奢侈包包太丑拒收是我太作?网友:上图后瞬间懂了!
➤苹果今秋或发布iPhone X Plus 售价$1099?iPhone将可关闭电池自动减速
➤川普公布史上最狠移民计划:只有公民和绿卡的配偶和未成年子女 能申请移民
➤旅行青蛙儿子失联3天!连信都没有!还看到肢解图!难道死了吗?